销售咨询热线:
13181278603
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中心 > 岩石热解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

岩石热解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

 更新时间:2025-07-07 点击量:9
   1.引言
 
  岩石热解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、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分析仪器,主要用于评估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、类型及成熟度。该技术通过加热岩石样品并检测释放的烃类气体,为油气勘探、页岩气评价及沉积环境研究提供重要数据。
 
  2.工作原理
 
  岩石热解仪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程序升温加热岩石样品,使其中的有机质在不同温度阶段裂解并释放出烃类气体,再通过检测器定量分析这些气体的含量。其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 
  (1)样品制备
 
  待测岩石样品需粉碎至一定粒度(通常为100目左右),以确保加热过程中有机质能够充分裂解。
 
  (2)热解阶段(Pyrolysis)
 
  样品在惰性气体(如氮气)环境下被加热,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阶段:
 
  -低温热解(300–350°C):检测游离烃(S1峰),即样品中已存在的可挥发烃类。
 
  -高温热解(350–600°C):使干酪根(不溶有机质)裂解生成烃类(S2峰),并检测其最大产烃量。
 
  (3)氧化阶段(Oxidation)
 
  在600°C以上,通入氧气使残余有机质燃烧,生成CO₂(S3峰),用于计算有机碳含量(TOC)。
 
  (4)数据检测与分析
 
  热解过程中释放的气体通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(FID)检测烃类,红外检测器(IR)检测CO₂,最终得到S1、S2、S3等参数,用于评估有机质丰度、类型和成熟度。
 
  3.岩石热解仪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
 
  (1)油气勘探与烃源岩评价
 
  它可快速评估烃源岩的生烃潜力:
 
  -S1:反映岩石中已生成的游离烃含量,指示油气运移情况。
 
  -S2:代表干酪根热解生成的烃量,用于计算生烃潜力(HI,氢指数)。
 
  -Tmax(S2峰对应温度):判断有机质成熟度,如Tmax>450°C表明进入生油窗。
 
  (2)页岩气与页岩油资源评估
 
  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,岩石热解仪可分析页岩的有机质丰度(TOC)和类型(I、II、III型干酪根),为资源量计算提供依据。
 
  (3)沉积环境与古气候研究
 
  通过分析有机质类型(如腐泥型、腐殖型),可推断古沉积环境(如湖泊、海洋或沼泽相)。
 
  (4)环境地质与污染评估
 
  还可用于检测土壤或沉积物中的有机污染物(如石油烃类),评估环境污染程度。
 
上一条:没有了
下一条:乳、乳制品及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